地暖知识

中国最早的地暖居然在故宫

  前段时间,全国气温暴跌!冷空气“跌跌不休”频刷存在感,真的超冷!不过好在时代在进步!科技在发展!现在的我们除了棉裤加秋裤御寒,小太阳、暖气片、暖宝宝、空调......各种取暖神器更是层出不穷,很多人即使没有一身正气也挺了过来~

  但是,人送外号“闲人马大姐”的德国玫尔地暖小编突然担心起一件事情:

  在我国五千年气象史上,出现过四个寒冷期,明清时期是第四个寒冷期,一年中有约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,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,这么冷的天儿,处于北方的故宫自然是寒冷异常,可是据说占地72万平方米,拥有9000余间房屋的紫禁城里,是既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,那么,皇上和他的爱妃是如何取暖度过漫漫寒冬呢?

  好担心!真怕他们冻着啊!然而事实证明,小编真的是先吃萝卜淡操心啦,紫禁城里其实早就用上地暖了,而且早在明代就出现了,只是叫法不一样,叫地炕。

  晚明紫荆城的“公务员”刘若愚著的《酌中志》就写道:“乾清宫大殿... 右向东曰懋勤殿, 先帝创造地炕于此,恒临御之。”“十月... ...是时夜已渐长,内臣始烧地炕。”

  可见,明代时就已经建造有地暖设施。到了清朝,地炕成为主要的供暖方式。而故宫的地炕有个特点就是“无烟”,因为你在故宫里是看不到一根烟囱的,分分钟打脸现在高污染的暖气啊。如果沿用现在,恐怕也就没有这么多雾霾了。那么,故宫里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地暖到底是什么样子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  一切机关都在地下:在一些重要宫殿内,地面下建有火道,将引燃的木炭倒入地炕口,木炭燃烧产生的热气顺着火道流动,慢慢将室内的地板砖烤热,从而使室温升高。此外,这种火道还直通睡觉的炕下面,比较像东北的火炕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!既然燃料是木炭,怎么可能没有烟呢?

  一个原因是火道的入口都是设置在室外的,当时叫火膛,宫里的太监会在室外往火膛里添火加炭,而且在火道的尽头还都设有排烟孔,烟气全部向外排除。另一个没有烟气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燃料啦:皇宫里的取暖材料主要是煤和木炭,煤一般都是来自宁夏的太西煤,太西煤乌黑发亮,触之不染,燃之无烟无味,还有极高的发热量,所以当时宁夏的太西煤也曾被称为“御煤”。

  这样一来,室内没有明火,就不会产生烟气,只不过这也不是为了环保,而是因为故宫的宫殿都是木制的,防止烟灰熏黑宫殿。

  但是“地暖”的施工难度系数大,需要打通宫殿地下部分,施工不便且易引起建筑下陷,所以只有少数帝后起居的宫殿内建有地炕。如养心殿、坤宁宫内的东西暖阁内,就有“地暖”供应。

  每逢新年,皇帝一般在养心殿冬暖阁度过,乾隆皇帝之所以喜爱冬天,是因为她最爱呆的书房——西暖阁三希堂,有地暖设备。

  坤宁宫东暖阁,如今还保留着这种地炕。去故宫游玩时,还能在一些建筑台基上见到地炕口和排烟口。故宫内的宫殿大多设有火炕,炕下有火道,其结构与今天北方农村中的火炕相似。另外,宫殿内暖阁的地面也是可以加热的,这就是早期的地暖。

  炉坑内设有炉膛,并与殿内烟道连通,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蹲身在此点燃柴炭,殿内循环的烟道就会产生热流,烘热地面,殿内温度随之徐徐上升,以达御寒之目的。坤宁宫东暖阁,如今还保留着这种设施。殿前的炉坑口覆盖着包着铁板的木盖,至今可见。

  想不到呀想不到,原来中国最早的地暖居然在故宫,所以在严寒的冬天,虽然没有现代人的空调和暖气,紫禁城里皇上和他的爱妃也是冻不着的哦!



Copyright © 2017-2018 森拉特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 浙ICP备12021765号-3

友情链接: 铜铝复合暖气片 暖气片